2008年2月8日星期五
白鱀豚(又稱白鱀鯨、白鰭豚、白鱀、白旗、白鰭、白夾、江馬等;學名:Lipotes vexillifer)係一種淡水鯨類喙豚科動物,只係得中國長江流域先有,群種數量極小,估計唔夠50隻。
早期歷史
白鱀豚曾廣泛分佈喺長江流域,不過一直以嚟,受到人類活動影響,群種數量已經不斷減少,分佈區域亦逐漸縮細。
歷史上,白鰭豚曾廣泛存在喺長江流域嘅洞庭湖同鄱陽湖湖區,喺長江入面嘅分佈最遠去到三峽地區葛洲壩上游35千米度,就算去到上海附近嘅長江入海口都曾有發現。但係,到咗20世紀90年代,白鰭豚喺洞庭湖同鄱陽湖湖區已經絕跡,喺長江嘅分佈區上限都移到去葛洲壩下游170千米處嘅荊州附近,下限縮減更嚴重,到南京附近就連影都無,喺1997年到1999年嘅觀測入面,喺南京下游臨近江陰以下就再搵唔返。喺最近嘅幾次觀測,佢地嘅分佈主要只係喺長江流域洞庭湖到銅陵段,重點聚集喺3個區域:銅陵段、鄱陽湖同洪湖段。而最後一次發現白鰭豚係喺2004年長江南京段搵到嘅擱淺白鰭豚屍體。
身體特點
白鰭豚天性好細膽,好容易嚇親,所以見到船都會走,種群數量又少,活動區域又廣,所以對白鰭豚喺野生狀態下嘅研究好有限。
佢地通常都鐘意群居,不過呢種群居特性就無同屬鯨目嘅海豚咁明顯,通常都係3、4隻群埋一齊,最多都係9到16隻,不過亦成日有啲白鰭豚鐘意單獨行動。白鰭豚最鐘意喺河流交匯處活動,尤其是河流沖積嘅淺灘區,成日都可以見到佢地同江豚一齊玩。同其他江豚一樣,白鰭豚多數喺日頭活動,尤其清晨同午後最活躍,隔10秒至30秒就見到幾隻白鰭豚排成一條線咁游出水面換氣。不過多數時間都係喺深水入面慢慢游。而喺夜晚,白鰭豚多數棲息喺深水嘅漩渦入面休息,有時會留喺同一地點5至6個鐘咁耐。
白鰭豚係食肉動物,多數食長江入面唔超過6.5厘米長嘅魚仔為主,直接吞唔使咬,而且食量好大,一日可以食到體重10%到12%嘢。
白鰭豚係哺乳動物,胎生,雌豚多數喺6歲達到性成熟,雄豚就4歲,成年白鰭豚每年發情兩次,分別喺3月至5月,8月至10月,孕期為10至11個月,一胎一仔,間唔中有兩隻生。喺野生狀態下,成年白鰭豚雌雄比例係1:1,但雌豚懷孕率一般得30%,自然繁殖率好低。
生活習性
1978年,中國科學院建立淡水海豚研究中心,作為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嘅其中一部門。
1992年,白鰭豚成為中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嘅吉祥物,白鰭豚嘅保護亦越來越受到普通民眾關注。
1996年12月25日,中國第一個以水生動物為保護對象嘅基金會,武漢白鰭豚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,依家呢個基金會共募集資金138萬幾蚊,資金主要用喺白鰭豚呢種水生動物保護、研究工作。
保護狀況
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:數據缺乏(DD)
1986年至1994年:瀕危(EN)
1996年:極危(CR) IUCN保護狀況變更歷史
白鰭豚而家現存數量好難估計,但多數認為已經絕滅,就算有都只係得幾隻。 瀕危原因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